[评论]
吴玉林——慈眉善目一“教父”
- 2003-7-19 00:52|admin|0
- 分享到:
说来有点奇怪,在中国围棋国家队、国青队、国少队三支队伍中,现在只有国少队设置了教练之职。从1988年开始,在国少队教练这个位置上,吴玉林一呆就是14年。
现在,我坐在吴老师面前,脑海里忽然蹦出了“教父”这个称呼。我寻思:“教父”本该是一个很“酷”的称谓,只是从前有一部描写意大利黑手党的翻译小说赋予了它的贬义。我在这里无意“正本清源”,只是从字面上去诠释这两个字的含义。
经历——从北京队棋手、教练到国少队主帅
记者(以下简称“记”):吴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执教国家少年队的?
吴玉林(以下简称“吴”):国少队是1987年初正式成立的。在我之前,教练是孔祥明和王元。王元1988年因故离开后,中国棋院将我从北京队调入,顶了王元的缺。到了1990年,孔祥明赴日,国少队教练就只有我一人。直到前年成立国少女队后,领导才安排华学明与我合作。
记:离开北京队时,您是队员还是教练?
吴:教练。队员有张文东、谭炎午、姚征等。
记:谭炎午比您年纪大吧,您怎么管理比您年长的队员?
吴:您弄错了。我比谭炎午大5岁哩,我是1946年出生的,谭炎午属“解放牌”。
(吴老师如果在教棋之余传授驻颜术和养身之道,一定也有不少学生。他面色红润,近距离观察也很难找到几条皱纹,绝不像是快60岁的人。相信弄错他年龄的绝不只是我一个人。)
记:能谈谈你的围棋经历吗?
吴:简单点说吧,1964年,我18岁了,正读高中二年级,学习成绩优良,围棋还下得不错。那一年,北京体委组建三项棋的代表队,领队沈尺卿开始招兵买马。当时确定招过惕生、张福田、程晓流和我。当征求我母亲的意见时,她不同意我放弃学业专门下棋,认为还是读完高中上大学比较好。不过我自己坚持要进队,她也就没有坚决反对。程晓流当时正读初二,家里坚决不同意他进队,他也就没辙了。谁料想,进队两年后文革开始,我很快就离开了围棋。
记:当时您干什么去了?
吴:比起中象队和国象队,我们算是幸运的了,他们都下放进了工厂。据说因为周总理有指示:围棋要留种!因此,我们三名队员被优待安排,进了什刹海体校。过惕生年龄大了,看传达室;张福田烧锅炉;我年轻些,干场地工,就是给游泳池蓄水、放水、售票、验票之类。
记:什么时候重新下棋的呢?
吴:1973年初,国家成立围棋集训队,我被抽上去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来回北京队当队长、做教练,直到1988年8月为止。
学生——最满意的和最惋惜的
记:刚调任国少队教练时,您有多少学生?
吴:当时,孔祥明麾下有14名队员。别看他们仅十来岁,可不简单,属国家体委正式编制,北京户口,每月都发工资。
记: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拨和以后几拨中,您最满意和最惋惜的有哪些人?
吴:最满意的,当然是现在在一线的几个人:邵炜刚、刘菁、常昊、周鹤洋、罗洗河、王磊、丁伟,加上孔杰、古力、胡耀宇、邱峻等。
至于说到最惋惜的,有好几位,我说说付利和刘钧吧。
从1989年开始,国少队采取淘汰制,每年有几名状态较差、成绩不好的调整回地方。付利是与邵炜刚那一拨一起进队的,当时成绩虽然不算拔尖,但也够不上调整回地方。大约是1990年左右,付利主动提出来想回地方,我劝他留队,还要求他妈妈做他的工作,可他最终还是离开了国少队。
记:以后你们见面谈过这档子事吗?
吴:就在今年8月初,付利作为业余棋手到韩国参加三星杯预赛,他和我谈起了这段往事,听得出来,他对自己当年的任性有着一丝悔意。
记:刘钧是怎么回事?
吴:刘钧非常迷棋,他从上海进国少队后,非常刻苦用功,很快升为三段。我当时认为:他会成为一流棋手的。可那一年国家体委安排运动员进行例行体检,发现刘钧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考虑他的去留问题上,我们非常犹豫。主治医生说:他不适宜参加激烈的围棋大赛。我们也觉得,假如他以后参加国际大赛,在紧要关头出现意外的话,这个责任,我们怎么担当得起?刘钧离开国少队,对于我们,对于他和他的父母,都是一种万般无奈的选择。说实话,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为刘钧感到深深的惋惜。
记:从1988年到现在,14年了,您带过多少国少队员?现在有多少当年的国少队员在棋坛一线?
吴:带过的国少队员……(想了一会)大概有近百人吧,现在在一线下棋的年轻棋手,基本上都是我带过的吧。
记:1985年以后出生的一拨小棋手,您看好哪些人?
吴:这个不太好说,因为小孩子变数很大。再说,1985年以后出生的低段少年很多,我对他们也缺乏全面的了解。(吴老师在犹豫,也许他觉得,说出其中几位优秀的,恐怕会伤害到别的小孩和家长的感情。但他还是简单点出了几个人。)
彭荃是1985年出生的,他的优秀就不用我说了。彭荃后面1987年的李康、曹恒梃,1988年的张立、马笑冰;1989年的陈耀烨、李哲,应该算是不错的吧。
国少选拔——AB两组名额会有变化
记:有消息说,今年的国少队选拔,AB两组的录取名额与往年比较会有点变化。
吴:往年的选拔,一般录A组6人,B组2人。今年在报名参加选拔赛时,有家长提出:可否以“小”打“大”?即是将适合B组年龄(13岁以下)的孩子报A组(13岁至15岁)。在杭州段位赛期间,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罗建文老师提出:还是应该按照实际年龄分组,下完选拔赛后,可组织A组与B组前8名进行对抗赛,然后确定AB组人数。今年的对抗赛,AB两组4:4战平。因此,在11月份公布最终入选名单时,AB两组人数可能会差不多。但估计到时候,具体情况会具体对待。比如李哲,他是B组第4名,但他明年将参加围甲联赛,22场比赛,就是22个星期,五个半月,这期间,国少队就没办法安排他的训练了。他又不像王雷(河北队)那样,离棋院较近。
寄语少年——仅仅将下棋作为职业是不够的
记:彭荃和黄奕中算是原国少队棋手中的佼佼者,可最近分别在中韩新人王和中韩天元对抗中“栽”给了李世石和朴永训。媒体和棋迷因此大谈中韩青少年棋手的差距。这个问题,您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
吴:韩国国内每年有十六七项比赛,世界大赛的选拔赛也有五六个,加起来共有二十多项赛事。所有初段以上的棋手都可报名参加。经过这么多比赛的磨炼,韩国青少年棋手的实战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强于我国青少年棋手。我国所有初段以上的棋手都可参加的比赛,只有一项升段赛,与韩国的比例为1:20。彭荃和黄奕中虽然在国内比赛中出场次数不算少,但参加国际比赛的经验毕竟不多。
记:面对韩国青少年棋手的滔滔厚势,您对我国成长中的青少年棋手有哪些希望或忠告?
吴:这次中国围棋新秀赛,虽然适当弥补了我国低段少年棋手们比赛太少的缺陷,但总的来说,我国青少年棋手的成长环境与韩国比较,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说到这里,吴老师脸上掠过一丝无奈的表情。)
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我们也不必老是怨天尤人。青少年棋手们要自觉行动起来,刻苦训练,加倍努力。现在,社会上好玩的东西太多,大家要自觉抵制这方面的诱惑。
作为一名棋手,仅仅将下棋作为一份职业是不够的,要把振兴中国围棋作为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