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font color=purple>上无领军人物下缺敬业棋手——中国围棋现状堪忧</font>
- 2003-4-22 08:00|admin|0
- 分享到:
本报记者曹志林 中国围棋军团在本届富士通世界赛上铩羽归来,在上海参加活动的中国棋院陈祖德院长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围棋缺少领军人物。”
何谓领军人物?用务虚的话来说,领军人物就是在危难之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在关键时刻“一言九鼎,一锤定音”。而用务实的例子来说,领军人物就是像韩国的曹薰铉、李昌镐,中国昔日的聂卫平,马晓春之类的棋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个领军人物的作用常常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1985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始时,日本舆论根本没把中国队放在眼里。有一名日本记者甚至说:“看日本如此豪华的阵容,大概只须两三个人就能把中国队摆平吧。”但中国队就是仗着主帅聂卫平在第一届的三连胜、第二届的五连胜,以一人之力独挽狂澜,使中国队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两届胜利。
领军人物的作用还在于能极大地提升全队的整体水平,极大地鼓舞全队的斗志和勇气。当时被日本棋界认为至少和他们有二十年差距的中国队在连续两届擂台赛胜利后,第三届竟破天荒地可以不依靠聂卫平之力,仅四人出场就击败了日本的七人之师,中国围棋很快就提升到能与日本抗衡的高度。
在韩国,由于1989年曹薰铉在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赛上击败聂卫平而夺得冠军,当时让韩国围棋沸腾起来。紧接着又出了个李昌镐,把韩国围棋推向世界之巅。就在最近的三星杯和丰田杯两个世界赛上,韩国分别只有一人打进两赛的八强,按说情况已大告不妙,但曹薰铉和李昌镐还是为韩国夺回了两个冠军,起到了“一俊遮百丑”的效果。
流星陨落昙花一现
中国围棋的悲哀在于原来的领军人物像流星一样陨落得太快,而新的领军人物却迟迟没有出现。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中国围棋协会封为“棋圣”的聂卫平自第一届应氏杯败北后,便开始日趋衰败。马晓春在1995年两夺世界冠军后,便“昙花一现”地快速滑坡。这跟与聂卫平同龄的曹薰铉这棵“不老松”相比,真让中国围棋有一种无地自容的羞愧。
当中国围棋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年轻人身上时,在过去的八年中,所谓的“七小龙”一次又一次让广大棋迷失望。于是,中国围棋失去了真正与韩国围棋抗衡的资本。
枯燥生活兴趣锐减
中国围棋目前为什么没有领军人物,棋迷和媒体把主要原因归结在棋手的敬业精神上。有一位来自美国硅谷的科技人士甚至说,在美国硅谷,每天埋头研究达十二小时的比比皆是,中国棋手每天花八小时研究棋艺有何难?
以下有几个例子可以为上述指责作证。
在前不久的围乙联赛中,已经六连胜的曹薰铉最后一轮对天津队的小将牛雨田。曹薰铉可能是太轻敌了吧,一步恶手将大好形势化为乌有,他中午连饭也没有吃。下午续战,很快曹薰铉就败下阵来,于是他坐在第二台的崔明勋的身旁观战。到下午三时,崔明勋也败下阵来。于是曹薰铉和崔明勋一起回到房间复盘,一直复到晚上八点钟才吃晚饭。
与曹薰铉同在香港队的郑弘和杨士海见此感触颇深:像曹薰铉这样的敬业精神在中国棋手中是不可能看到的!这或许就是韩国围棋之所以能崛起的一个缩影。
另一个例子是新天元古力。当时古力觉得住在棋院里有时受限制,因此就与刘星两人在外面租了一间房。这以后他俩每天早上九、十点钟起床,早餐和午餐并在一起吃后上棋院兜一圈,晚上两个人面对面研究棋艺不久也兴趣大减,一年后,古力比赛成绩出现大滑坡,同时还受到媒体的批评和质疑。
于是古力和刘星再回棋院,每天六点半就起床了,基本上训练到晚上睡觉。半年以后,果然古力成绩明显上升,不久前还获得“天元”的头衔。就连刘星,最近的成绩也在飚升,因此他俩由衷地感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人文环境天才难出
一个棋手要成为领军人物,他必定是“天才”。
何谓“天才”,著名作家陈村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让人耳目一新的话。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天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是一个正常人,最起码他不愿成为正常人,因为天才必定在某些方面有超人之处,而在某些方面弱于正常人之处。如果一个人样样好处都不肯放弃,那么一定成不了天才,而只是一个聪明人。据我观察,现在中国知名棋手都是下棋的聪明人,他们该会的全会,该得的全想得,所以难能成为像李昌镐一样的天才人物。”
当记者把陈村先生的这一段话讲给一位相当知名的棋手听,结果这位棋手的回答说:“由于棋手本身的问题,我们确实成不了天才,但你不觉得在中国围棋的这个人文环境中,天才棋手是不可能产生的吗?”
下边记者把他的观点简略为以下几点。
一、天才棋士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混合型,就像陈村先生讲的下棋出类拔萃、但在很多方面有些“弱智”的那种,代表人物就是李昌镐。一种是叛逆型,他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与传统思想格格不入,这表现在棋上,常有创意、常有革新,但表现在其他方面,就是大家称的“坏小子”,典型人物就是韩国的李世石。
二、如果李昌镐、李世石小时候来中国,那么他俩早就在没成天才以前被扼杀了。因为在中国,从小就聪明伶俐的“神童”比比皆是,谁还会看得中长得“呆头呆脑”的李昌镐,在李昌镐11岁那年参加应氏杯儿童组比赛仅得第三名,而得冠军的却是中国的余平,当时谁敢说李昌镐将来一定远非余平可比呢?
再说李世石,他在中国从小就会被教练老师视为不听话的典型。一定会有某些决策者打着“棋品”“棋德”的旗号将李世石这类“叛逆小子”打入冷宫。
三、像聂卫平、马晓春那样的人物只有在过去物质比较贫穷、生活比较单一的环境下才能产生。而现在面对金钱和物质的种种诱惑,连原来的天才都被拉下水了,哪还谈得上产生新的天才呢?
呜呼!如果陈村先生和那位知名棋手的话都在理,看来中国棋界要出天才,大概是难于上青天了。
有得有失知之甚少
在棋盘上,棋手们对“有失才有得”的道理了然于胸,可是在事业上,似乎懂这个哲理的棋手并不多。
中国八段棋手王磊刚当上“清风围棋公司”的总经理,就有人对王磊说:“在中国,能干总经理、而且干得比你好的人何止几万人,但棋比你下得好的只有几个人。所以如果让弱项来干扰强项,这是件很不值得的事。”记得当时王磊大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不知为什么,王磊八段现在还是继续当着他的总经理。
中国围棋出不了领军人物和天才已是悲哀,如果连那些下棋的聪明人还在急功近利地不肯舍弃任何“蝇头小利”,那么中国围棋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这是写完此文后,留在记者心中最大的困惑。